倡导新时尚,仪征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


    近年来,仪征市按照党建引领、试点示范、机关先行、社会参与的模式,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建设前端分类设施、配置专业运输车辆、完善末端分类处置设施,构建全链式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垃圾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党政重视,凝聚共识,为促进垃圾分类注入“强心剂”。领导重视,党建引领。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导,搭建专门工作班子,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四套班子”领导十余次组织现场会、座谈会、推进会,调研指导城乡垃圾分类,连续三年把推动实施垃圾分类写入党和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瞄准目标、科学谋划。制定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和2018-2021年的四年实施方案,编制4个专业规范文件,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和年度任务。广泛宣传,凝聚共识。借助媒体开展面对面、点对点、键对键的全方位宣传,放大宣传效应,同时新建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基地1座,开展分类“六进”活动近百场次,发放宣传手册1.2万份,“市、镇、社区(村)”三级宣讲队定期组织教育培训,运用“互联网+”开设“两微一端”公开课,借助校讯通启动“家校社”活动,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宣传模式,全市50所学校约3.6万名学生参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构建网络,完善体系,为垃圾分类提供“助推器”。以末端定前端,构建“全覆盖、全链条、全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助推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生活垃圾实行城区、集镇区“三分类”。近三年来,城区、集镇区共建成分类收集亭1600座、配置专业化运输车80多台,市区、集镇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60%,公共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达75%;农村垃圾分类实行“两分四拣法”,布建垃圾分类设施700座、发放分类收集容器4000只;有机易腐垃圾实现全市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集中收集全覆盖,市区启动“四分类”垃圾工作试点,建成日处理5吨的八里有机易腐垃圾处置中心,实现城区超市和部分家庭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8个乡镇有机易腐垃圾处置分中心,启动农村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组建建筑装潢垃圾专业化运输队伍,建立与物业部门联动机制,设立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收集点,开展源头初步分拣,实施定点定时清运,搭建监管平台,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实现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全程监管,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120亩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有效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建设园林绿化垃圾处置中心,按照源头初加工、中心精加工的方式,实行闭环处置,利用率高达100%;餐厨垃圾实施市场化运作,全市近百家大型餐饮单位、酒店签订委托收运协议,由专业资质公司代为清运,车辆安装监控和GPS设施,确保全过程监管,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75%以上。

    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为服务垃圾分类装好“稳定器”。扩大示范效应。开展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乡镇创建,先后创成省级示范镇1个,市级示范镇2个、示范社区2个、示范小区10个;全面推行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扩大示范带头效应。建立激励机制。在市区部分区域和仪化生活区开展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设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搭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平台,开展积分兑换等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严格督查考核。将垃圾分类治理经费全部纳入市乡两级财政,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减量、考评、奖惩等办法,结合党政机关垃圾分类考核要求,每月开展联合督查,定期通报结果,先后发放2000万元作为乡镇奖补资金。顾威蔚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