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孩子在写作业。孟俭 摄
1大人们“你家娃回来没?”
昨天早上8时许,芦山县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一辆辆生活物资发放车,有序停靠在路边。每一个发放点,居民们排着长队,聊着家长里短,眼神中没有了震时的惊慌。“听说了没?志强(音)的娃,打工回来了,你家的娃回来没?”大家讨论最多的,便是在外打工的亲人有没有回来。
刚从西藏赶回的王凌祥,因所在乡镇仍在救援中,他选择在县城再呆一呆。“房子塌了,去了也是添乱,还好听说人没事。”王凌祥说,地震震没了家产,但生活还要正常继续,很多像他这样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大多已返回家中。
“我们的米面,是几家凑在一块的,要不想自己做,可以去生活物资发放点领。”在芦山县南郊一处安置帐篷区,杨萱指着叔叔所住帐篷内的几袋米面说。
杨萱所住的帐篷区内,受灾群众已增至上百个。中午,广场上的帐篷内,居民开始生火做饭。炊烟中,志愿者们仍在忙碌着安置帐篷,四川一食品公司的免费送饭点前,已排起了等候打饭的居民。
随着四面八方救援物资的运来,帐篷安置点也越来越多,生活不再是杂乱无章。“妈妈下田干活了,等从帐篷搬进板房,对生活就没啥子影响了。”在帐篷内玩耍的少年李彬告诉记者,他的妈妈一大早就去了郊区的菜园。
2 孩子们 坐在路边看书盼上学
“等我看完这页。”在芦山县城一条干道上,9岁的陈茁航在父母的催促下,仍坐在路边看书不愿离开。
陈茁航的父母告诉记者,他们住在附近的小区楼上,趁着余震少,赶回家中,将孩子的书等拿出来,两天没看书的孩子,在楼下等他们时,坐着看起了书。
在安置点、路边、废墟旁,都能看到孩子们在忙着他们的作业。“等着开学呢,想上学。”陈茁航告诉记者。
3 志愿者 为返乡者发一夜方便面
通往芦山县城的道路旁,有很多爱心茶水点。昨晨,记者见到了志愿者赵娟。
“发了一夜的方便面,手都累酸了。” 赵娟说,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赶回家乡,不少年轻人为不影响道路畅通,选择夜间徒步回家,赶到她这个点时,已饿得不行,她就会上去为对方泡上一碗方便面。 特派记者 孟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