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仪征农行开设山区自助银行叫好

最近,仪征市月塘镇赵桥村村民周继业,通过仪征农业银行在镇上开设的24小时自助银行终端,前后不到10分钟,就向远在广东工作的儿子银联卡上,划去了1万元,让他及时支付房贷。无独有偶,位于龙山村的仪征市旺海科技公司董事长赵加青,利用农行24小时自助银行,频频办理跨行金融业务,为网上采购和销售打通了快捷途径。仪征农行行长张连华介绍说,仪征农行在月塘镇开设24小时自助银行当月,每天办理网上金融业务高达100多笔,等同于城区的网点,服务“三农”的效益十分明显。
  农业银行本姓“农”,为农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许多年前的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业银行网点调整中,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优化经营业务范围,农业银行主动撤离农村市场,主攻城市优质客户,从而放弃了农村这片天地。因此,仪征的大部分农民,特别是月塘、大仪、陈集等中后山区的农民,失去了现代金融服务的支撑,小康生活的质量改善,受到了制约,新农村建设步伐受到阻碍。
  有了现代金融业的有效保障,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可是,众多金融业同质化竞争,行业间的生存拼杀,也是“压力山大”。有着“三农”服务经历和经验的仪征市农业银行,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和农村市场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差别正在不断缩小,特别是新生代外出务工的农民,更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重要客户,必须重新“杀”回农村去,建立网络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抢回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方向明确后,仪征农业银行开始进行市场研判,决策层根据研判结果,果断决定在月塘、大仪等中后山区开设自助式金融服务网点。山区的农民是诚实的,农行支持农民,农民自然就会极大热情回馈农行,开业之初就日均接单100多份就是明证。
  仪征农行重新“姓农”,这是现代金融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告别农村,再到投身山区,服务三农,仪征农业银行的举措,凸显出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之前的告别,是为了农行的生存;现在的归来,更是为了农行的发展。农行人在纷杂的市场竞争中,看准了农村这片拓展空间,看重的是农民对现代金融服务的渴望,看清的是农业这个大产业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扎根在农村,服务于农民,发展在农业,农行可谓是找到了立身的根本。
  仪征农行回归农村,也是电子商务发展后农民的迫切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田间地头繁重的劳作中解放了出来,大批新生代农民,外出经商务工,是电子商务、“互联网+”把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联接在了一起。身在广东打工的父母,要为家在江苏上学的子女缴纳生活费;远在北京上学的女儿卡上没钱了,山区老农可以足不出镇,就将钞票划到她的帐户,现代金融省了农民多少事,用过的农民数不清更说不完,现代金融带给农民的便捷是现实的,广大农民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是迫切的。
  仪征农行服务“三农”,更是金融市场供需双方实现“双赢”的必然选择。电子商务、“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模式,山区农民当然不能能置之度外,他们因为远离城市,对现代金融服务往往需求更加迫切。农行在城市,工商业竞争不过中国工商银行,建筑工程竞争不过建设银行,对外贸易竞争不过中国银行,与其在城市拼得头破血流,不如重拾自己的老本行,主打“三农”金字招牌,两样可以挣得钵满盆溢。
  “好马也吃回头草”,“三农之草”皆金条。在这里,我要为仪征农行抢占山区乡镇金融市场,为农民兄弟提供现代金融服务叫好,它在为“三农”发展解决资金瓶径的同时,也给自身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这是一个“双赢”的“善举”,更是农行腾飞的一次明智抉择。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