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谨防“虫虫特工队”

   夏季,气候潮湿闷热,能诱发皮炎的虫子和动物活动逐渐频繁。专家提醒,这个季节,昆虫性皮炎需要防范的常见对象有蚊子、螨虫、跳蚤、蠓虫、隐翅虫、桑毛虫、松毛虫、刺毛虫、蜜蜂、马蜂、蜱虫等。另外,还要防范蜈蚣蜇伤。

\

  蚊子

  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是夏季诱发皮肤病最常见的“元凶”。雌蚊子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

  扬州主要有5种蚊子,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其中,白纹伊蚊最凶狠。

  白纹伊蚊虽然个头最小,数量相对也少,但一直是疾控中心重点监测的对象。 白纹伊蚊是一种有白斑的深褐色蚊虫,主要在傍晚活动,雌蚊是非常活跃和凶猛的吸血者,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怕人。

  蚊子的繁殖能力很强,蚊子幼虫离不开水,如白纹伊蚊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主要在人工容器,如各类缸、罐、坛、盆、瓶等积水中孳生。

  防治:

  防止蚊子孳生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及时打扫家里或办公室环境,清除瓶瓶罐罐里的积水,以减少蚊虫孳生。纱窗或蚊帐的防蚊效果比较好,安全无毒,黄昏以后尽量少开门窗,防止蚊虫飞进家中。蚊香、喷剂等各种灭蚊产品尽量少用。

\

 

  螨虫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种类非常多,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就有40多种。其中,危害人体健康的有10多种;最常见的有尘螨、粉螨、蠕螨、疥螨等。

  成年人感染螨虫的比例高,以尘螨为主。尘螨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可致病的过敏原;它们“潜伏”在地毯、沙发、毛绒玩具、被褥、坐垫、床垫和枕芯等地方,以人的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屑为食,繁殖速度很快。专家提醒,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极易导致疥螨通过衣裤、被褥直接传播给人,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螨虫寄生在容易接触、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合生长和繁殖的地方,如鼻子、额头、脸。感染螨虫初期,鼻子、脸会有轻微的瘙痒感觉,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黑头,治疗如不及时,就会引发青春痘、痤疮、酒糟鼻等。

  防治:

  螨虫喜欢潮湿、高温、有棉麻织物和有灰土的环境,20℃~25℃、相对湿度65%~80%,极适宜尘螨的发育及繁殖。所以,干燥、勤通风就是消灭它们的最佳武器。经常打开门窗,坚持通风、透光,特别是在使用空调时就更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螨虫特别喜欢在棉麻织物上安家,因此要经常给衣物清洁除尘,每两周左右可以用50℃左右的热水清洗一次床上用品。螨虫也很偏爱食品,白糖、片糖、麦芽糖、糖浆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是螨的最爱,凡有糖浆成分的食物或药物服食后要拧紧瓶盖。另外,如家有宠物,务必经常给宠物洗澡、消毒。

   \                                                                  

  蠓虫

  蠓虫俗称“墨蚊”、“人咬”。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肉眼可见的最小的飞虫,夏天的傍晚常常成团地飞舞,像风沙那样迷人眼。

  最适合蠓虫繁殖的气温在27℃~29℃。近日气温适合,湿度适中,并且风速不大,有利于蠓虫繁殖。

  蠓虫成虫常栖息在温湿的洞穴、杂草及树丛等避光处。当它偶尔粘在你的皮肤上,汗水就能够把它淹死。

  与蚊子一样,蠓仅雌虫吸血。吸血蠓多数在交配时具有群舞现象,活动时间一般在黎明、中午或黄昏,在晚上向有光的地方聚集。蠓对人的危害主要是雌蠓叮刺吸血,常可致皮肤丘疹,奇痒难忍或继发感染。

  防治:

  与防蚊虫一样,防蠓虫最关键的是环境卫生。专家建议,保持室内干燥,用杀虫剂喷洒处理潮湿的地方。

\

  隐翅虫

  隐翅虫是一种甲虫,头黑色,胸橘黄色,腹部只有1/3为黑色翅膀覆盖。常栖息在草木或石头下,昼伏夜出,有向光性。因此夜间多于灯光下飞行。

  当隐翅虫停在人皮肤上时,因人的拍打,使虫体损伤,其体内含有强酸性的毒素就会沾染皮肤,从而引起皮炎。

  被隐翅虫感染的皮肤,有疼痛感和烧灼感,痛处出现线条或条状鲜红色水肿性斑片。

  防治:

  晚上经过路灯下时,万一有虫子落到皮肤上,如果看到“光屁股”(翅膀短不能覆盖腹部)的虫子,不要慌张,更不要拍打,只需把它们用嘴吹落就可以了。另外,隐翅虫喜欢潮湿,尽量不去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河流漫滩、杂草丛、水稻、玉米等作物田中。

\

  松毛虫

  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

  松毛虫的幼虫及其蜕皮、茧上均有大量毒毛,接触人体皮肤后能致病。毒毛还能通过污染杂草、肥料或水源致人感染皮炎。

  一般情况下,皮肤接触松毛虫后,数分钟内就感觉局部奇痒,随即出现鲜红色水肿性斑丘疹或风团,少数可形成水疱。

  松毛虫繁殖时间为7~8月、10~11月,多见于种植马尾松的丘陵地带,患者多为山区、半山区农民和林场工人。

  防治松毛虫的措施与桑毛虫一样。

\

  刺毛虫

  多见于绿色叶面。刺毛虫幼虫全身长满带有毒性的刚毛,一旦与皮肤接触,刚毛就刺入汗毛孔,使毛孔迅速发炎,肿胀,奇痒难忍,并伴随疼痛。

  毒毛刺伤皮肤后由毒毛释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炎。刺毛虫皮炎病常发生于在树阴下纳凉或嬉戏的人们,以炎热夏季多见。

  防范刺毛虫的措施与桑毛虫一样。

  蜜蜂和马蜂

\

马蜂

 

  其实蜂的种类很多,这里只是以蜜蜂和马蜂为例。

  扬州有养蜜蜂的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蜜蜂,只要不去沾惹它们,它们不会攻击人。
        而马峰,虽然看上去很吓人,但也只有在受到惊吓时才会攻击人。
        防治:
        专家提醒,看到蜜蜂或马峰,不要尝试用任何方法去招惹。被成群蜜蜂或马峰蜇过的人,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表现,严重者甚至痉挛、昏迷,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

  跳蚤
 

  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跳蚤可以跳过它们身长350倍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足球场)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生活在哺乳类身上。跳蚤身上有许多倒长着的硬毛,可帮助它在寄主动物的毛内“藏身”。

  夏季到了,跳蚤进入高速繁殖期。这种能连续12个月不吃任何东西的小虫子,一到夏天便会有很多机会吸血补充营养。跳蚤没有特定的寄主,各种有毛的动物(包括人)身上均可寄生,在有毛没生命的物品(如地毯)里也能生存(跳蚤幼虫通常藏在地板缝、地毯下,有猫狗等宠物的家庭,最好不要用地毯)。

  跳蚤通过热源来寻找“猎物”,刚从茧里出来的幼虫急于吸血,通过辨别动物身体所释放的热量的方向找到寄主的位置后就会使劲跳过去。

  消灭跳蚤要把墙壁和地上的孔洞用石灰或泥填平,经常打扫,保持干燥和卫生。就一般家庭而言,灭蚤的主要措施是在清洁宠物体表的同时,持续使用一些高效低毒的杀虫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杀虫药剂要节制使用量,适可而止,可不用时尽量不用,以免影响健康。

\

  桑毛虫

  桑毛虫又名桑毒蛾,亦称刺毛虫,桑毛虫体有无数毒毛,毒毛中心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脱落后随风飘扬,接触人体后即可发病。

  防治:

  扬州多桑树,每年5~10月是桑毛虫盛发期。为减少桑毛虫危害,可采取诱杀成蛾,摘除卵块等人工行动。在桑毛虫暴发时,个人要加强防护。特别是在流行区活动时,要穿长袖衣裤,颈部围好毛巾。夏天不要在有桑毛虫的树阴下及下风口纳凉、晒衣服、被褥及尿布。

    蜱虫

   蜱虫,扬州人俗称“草别子”, 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近年来,因为携带病菌致人感染甚至死亡,“蜱虫病”流行。而在扬州地区,蜱虫叮咬最常见的还是引发皮炎,而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宠物身上。

  防治:

  蜱常附着在人体或宠物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在找不到酒精时可用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蜈蚣

  蜈蚣,扬州民间俗称百足虫,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蜈蚣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扬州各医院每年都有收治被蜈蚣咬伤的人。大多是在田间草丛里劳作时或在潮湿的老宅内被咬。从咬伤的部位看,一般为手臂部、颈部居多,有的被咬伤了眼睛。被蜈蚣咬伤之后,会感觉到一种刺痛,而且伤口处会出现一道红印,伤口周围会迅速肿起来。

  蜈蚣一般在4月到6月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其中5~6月温度适宜,所以这段时间蜈蚣出现频繁。

  防治:

  防止屋内潮湿,多通风,在墙角撒生石灰,可起到干燥除湿的作用;诱捕,使用黏蟑螂的贴纸放在蜈蚣可能躲藏的地方,可和杀虫剂一起用;对于家里的死角要经常打扫和喷药;对于食物管理要更小心,特别是鸡肉类食物,鸡骨头不要留过夜;对于家里容易聚集湿气的地方要格外注意,比如厕所,蜈蚣很有可能从下水道爬上来。

  人体受到蜈蚣袭击后,局部表现为疼痛、瘙痒等,有人可能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当发现被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洗涤伤口并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本文得到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博导、教授祝树德的支持。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