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登报检讨”是迎合民意的舍本逐末

  邵阳日报 1月15日头版刊登落款为市消防支队队长罗博贤的检讨书,就其缺席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议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深刻检讨”。就此《央视》评论道:官员出错在报纸上实名检讨,不失为舆论监督的新应用。将小错勇敢暴露出来警示干部,比犯了大错再给个处分更有意义。(新闻来源:1月17日《长江日报》)
  众所周知,在许多中国官员眼里,会议的功能,除了传达精神,还往往是一种权力符号。这么说,下级官员缺席,就是缺的权力之席。哪怕只一次,都已构成了为下不卑、冒犯官威的罪过。这和会议位置站错,与领导争辩一个道理。从这方面说,俩登报检讨官员的确不知权力的世故,误闯了禁区。而登报检讨,既可看作是对下级的儆示,也算是对中央《八项新规》的积极响应,并且,还能给人一个吏治严明的印象,尤其在坊间对官员不作为、乱作为如此这般深恶痛绝的当下。真可谓一举三得。然而,这并没有赢得民意好感,反而是遭至一片“嘘”声。

  改变会风,整饬干部作风,不是只看表面形式,关键是有没有遏制泛滥成灾的文山会海,杜绝空洞无物的干瘪会议。会议当然重要,但毕竟是会议,走出会场做实事才是根本,不能舍本逐末。如果会议轰轰烈烈,可对百姓诉求处理松松垮垮,甚至假装看不见,或者做错了不检讨,检讨了不改正,那么,登报检讨,就是假的装的哄人的,是一种空谈作秀,除了迎合民意,自我贴金,无他。我们说,媚俗是病,媚雅是病,媚民众也是一种病。虽可一时赢得民众信任,一旦画皮揭开,只会伤及民心,更大程度地透支公信力。

  信任来自于行动,行动来源于自信。自信是什么?首先是会思考。为什么有官员不出席会议?为什么屡屡出现或迟到、或睡大觉、或玩手机、或半途开溜现象?正如网友所说,不必要的会,会风再好,何用之有?其次是要有勇气。譬如,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不愿意参加的允许不参加,不参加的也不追究责任。试想,如果会议真重要,缺席者就无法领会会议精神,在执行过程中就可能迷失方向。而一旦出错,立即究责惩处,使其伤皮伤肉。这样的会议,岂敢不参加?不用羞辱的损招逼其回到会场,却能收获“人到心到”效果,岂不最佳?

  笔者对官员登报检讨不认同,但却由此获得一个灵感:能否反其道而行之,让那些未及时有效解决百姓之需的官员登报检讨,让舆论逼他们回正道?官员冒汗了,丢丑了,就会有压力,就会多一些脚踏实际的务实,少一些肉麻浮夸的务虚;多一些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少一些只会抬头看领导的唯唯诺诺……干部对老百姓越是毕恭毕敬,就越是真正的迎合民意,就越是值得喝彩。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