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木偶“变脸”记

\

\

\

\

  头一扭、手一挥,毫无生命的木头疙瘩在演员的操纵下,一秒钟的功夫,白脸变花脸,木偶口中还喷出火焰……扬州木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感知江苏”文化周文艺演出中,以精湛的技艺和惟妙惟肖的舞台表现力震撼全球。扬州木偶是怎样和川剧中的“变脸”绝活结缘?本期《视觉》,为您讲述扬州木偶“变脸”的故事。

  扬州被誉为“木偶之乡”,扬州木偶起源于泰兴一带,解放前,木偶戏班原有百余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泰兴木偶团,现为扬州市木偶剧团。60余年过去了,这门传统艺术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拓宽发展之路,而变脸就是扬州木偶近年来的创新。

  众所周知,变脸是川剧艺术中的一项绝活,但让手中的木偶如人一样自如地完成变脸、喷火等过程,绝非一日之功。一次偶然的机会,市木偶研究所的国家一级演员王芸被电视节目中正在播放的“变脸”深深吸引。“能不能将川剧变脸、喷火技术嫁接到木偶表演中,让不会说话不会动的木偶代替真人表演?”

  王芸说,过去的传统木偶表演,演员都会躲在框架式舞台背后,手中的木偶只能进行简单的脸谱变换,且需要几位演员合作完成,而且速度慢、次数受限。

 

\

\

\

  2006年,王芸毅然赴四川拜师学艺,当她学有所成,回到扬州时,她的身边多了一个“宝贝”——花脸木偶。“通常传统杖头木偶80厘米高、2000克重,变脸的木偶高却有1.3米,4000克左右,这个‘大个子’对演员表演时的稳、正、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木偶研究所团长戴荣华表示。

  欣赏过木偶变脸表演的观众都会产生一个疑问:看似神奇的表演窍门在哪儿?“多数脸谱是由丝绸或麻布制成,事先将红黄蓝白黑等不同形象的脸谱一张张贴在木偶脸部,每张脸谱上都牵上丝线,表演时演员通过披风遮挡‘障眼’,再将脸谱一张张扯下来,喷火装置则效仿打火机原理。”王芸笑着说,木偶变脸和演员变脸一样,强调力度和速度,要求演员动作相当熟练,道具安装巧妙灵活,操作准确到位,稍有不慎,就会乱套出洋相。

  每一次演出之前,王芸都会为花脸木偶进行一番详细的检查,她说:“相较传统杖头木偶,变脸木偶的机关更为复杂,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为了操作方便省力,她研究改进了其中的机关装置,将命棍加长,固定在自己特制的腰带上。”小小的改动让她腾出了一只手,操控变脸、喷火装置机关更加游刃有余,迈出了“人偶合一”的第一步。

  一个木偶的问世,需要经过出坯、打磨、上彩等十几道工序;一部优秀的剧目,需要全体创编人员通宵达旦细磨数月;一个出彩的创意,需要新老演员智慧的碰撞和对艺术的专注……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创新,扬州木偶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传承老技艺的同时,不断尝试着“新路子”。经过6年的磨合与改进,变脸终于作为扬州木偶的又一项新绝活,走遍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国家。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