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馆藏瓷器讲述运河通史

\ \

\

 

\

 

  我们以扬州博物馆馆藏瓷器为切入点,探寻大运河从宋代至元、明、清的历史作用。

  宋代:重视开发运河交通运输制瓷步入兴盛

  伴随着中国政治中心东渐与经济重心南移,宋朝愈加重视开发运河交通与运输。通过开通疏浚连接河道、研发水量控制技术等方式,极大地发挥了运河全方位的水运功能。同时,在唐代基础上,宋代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因此,宋代制瓷业步入兴盛阶段,出现名窑林立、品类繁多的繁荣景象。

  影青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瓷器。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创烧出独具风格的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或者白中泛青,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烧造水平。磁州窑因位于磁州(今河北邯郸)得名。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情趣,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吉州窑因位于吉州(今江西吉安),得名,尤以黑瓷最具盛名,它利用天然涂料,通过特制技艺,产生窑变,达到清新雅致效果。

  元代:运河实现南北大贯通青花瓷风行海内外

  元政府开凿会通河及通惠河,将大运河缩短900多公里,形成今天京杭大运河的格局,真正达到南北大贯通。元政府还特别重视对外贸易,官营和民营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南北水运的便捷和外贸商品需要量的增加,促使各类手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元代的瓷器生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青花瓷也在此时步入成熟期,并风行于海内外。

  元代创烧的卵白釉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以宋景德镇青白釉为基础发展而成,色白微青,颇似鸭蛋壳色,故称“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喜爱,传世品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最为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为“枢府”釉。龙泉窑因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县而得名,是中国制瓷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的一个瓷窑系,釉色苍翠,瓷釉厚润。入元后,统治者加大对外贸易力度,龙泉青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窑址和产品的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产品品种增多,风格多样化,远销世界各地。   

  明代:因水陆交通优势扬州成明陶瓷贸易重要站点

  在元运河的基础上,明王朝着重整治运河重要河段、建立机构管理制度,使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开始定型,并带动了运河沿线城市的发展。发达的城市经济,加上郑和下西洋所推动的海内外贸易,增强了对陶瓷制品的需求,刺激了全国制瓷业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凭借着里运河“河湖分离工程”的成功改造,扬州依然占据着优越的水陆交通优势,成为明代陶瓷贸易的重要站点。

  甜白釉为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由于胎体很薄,釉色格外莹润,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陶录》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青花为釉下彩的一种,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在我国瓷器史沿袭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清代:清帝南巡及陶瓷贸易促使陶瓷汇聚扬州

  经历代整修,大运河在清代步入全盛期,担负起南粮北运的重要任务,成为清王朝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而中国瓷器的生产,也在康雍乾三代达到历史高峰,进入陶瓷器的黄金时代。在运河的承载下,通过清帝南巡及陶瓷贸易等途径,许多陶瓷汇聚扬州,折射出清代陶瓷业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其中单色釉是单一的色釉装饰,以铜、铁、铅等为着色剂施于胚体之上,经高温烧制或低温烘烤成色彩纯正单一的瓷器。粉彩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制出的一种釉上彩品种。初创时较粗,雍正期在造型、胎釉和彩绘方面得到空前发展。黄釉是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为皇家专用品。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