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不能言最可人——江鸣的雨花石收藏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变幻莫测,号称“无象不包”,从古至今,令无数文人雅士折腰,这个世界就是有着“天成幻出”之誉的雨花石。在气象部门工作的江鸣是扬州为数不多的雨花石收藏者之一,至今醉心雨花石的收藏已有十多年。

  “我对雨花石的收藏源于十多年前的一次下乡服务工作。”江鸣对记者回忆道。那是在2000年左右,江鸣被单位派到仪征从事“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工作,“我知道仪征产石头,而对石头,我本来就有兴趣。”于是,趁着休息,江鸣就借了个车骑到乡下去看看,哪知,这一看,江鸣从此就与雨花石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次,在乡下的一个老农那里,从他的一堆石头中,我一眼就看中了一块心形的石头,这也是我的第一块雨花石藏品。”这块心形石被江鸣以极低的价格买了下来,兴奋异常的江鸣在驻地小饭店吃饭时,是一边吃饭一边观赏一边琢磨着给起个好名字,饭店老板一见他手中的这块石头不由脱口而出:“这不是一个爱心吗?!”无独有偶,回到家里,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和同学一见也说这是一个爱心。“为石头取名字非常重要,要贴切、形象,让人一看就明白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寓意或诗情画意,因此取名并不易。这块石取名爱心可谓形象、生动、一目了然。”江鸣说道。

  “在我国,雨花石集藏与赏玩的历史非常久远。”江鸣介绍道。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在南京的北阴阳营遗址的挖掘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当时供先民们玩赏的76颗雨花石,距今已有6000多年。在观赏石中,雨花石是体积最小、图案花纹最为瑰丽多变的石头,欧阳修赞其为“万象皆从石中出”;明人陈贞慧誉其为“小有奇趣”;同为明人的孙国敉在其《灵岩石说》中更赞其为“天成幻出、思议不及”。“雨花石巧夺天工、完全天然、独一无二的特征使我为之痴迷。你看,这块石头上有什么?”顺着江鸣的手指,记者看到在瓷盘的一汪清水中,一块米黄色石头的下部有一处红色块,“像不像一条鱼?”确实太像了:鱼头、鱼身、鱼鳞、鱼尾俱全,最妙的是在鱼头的眼睛部位有一个白色圆形图案,一个黑点点在中间偏右的位置,配以鱼头下方的一条微微上扬的弧线,一条表情生动、调皮的红鱼就这样从远古向观者悠然游来;“这块,我给起名“印度老人”,又有点像泰戈尔。”这是一块以写意手法绘就的人物肖像图,图案极其酷似一位身穿长袍端坐沉思的老人,黑白对比强烈,眼神深邃正低头思索的老人胸前的一把银须清晰可辨,原来“泰戈尔”竟在千万年前就已被自然留影石上。“这块石头本来是一位石友收藏的,当时他给起名‘黛玉葬花’,他主要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的。我看了就说黛玉葬花怎么能够没有锄头?太牵强了。其实,一方面,可以说他的思维被局限了;另一方面,也是石头与人的缘分问题,他完全没有注意到这块白色,我却一眼就看到了。”

  在雨花石的集藏过程中,江鸣是独具慧眼的。除了“印度老人”,另一块在2006年全国首届精品石大赛中获一等奖的“俏夕阳”人物石也得益于江鸣的慧眼。“这块“俏夕阳”,最先是一位藏友从花鸟市场以180元淘来的,但他当时并没有看出人物来,拿给我看时,我看出来了,出价2000,当场成交。”江鸣说,同样一块雨花石,不同的人,因为人文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观赏的角度不同,很可能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感受,而这往往又决定了这块石头的观赏价值。“我还有一块“城市规划图”,当时卖石头的老农觉得其花纹杂乱,毫无美感,就以极低价格卖给了我,我回去细细端详,觉得石上纹路恰似一幅从空中鸟瞰俯拍的城市规划图,与藏友交流时,都大呼形象、准确!”

  雨花石上的景象千奇百怪、包罗万象,令人思绪万千。正如本次采访结束时江鸣所说的那样,“与玉石相比,其完全天然且具唯一性特征,是大自然巧夺天工之作,可谓天然、天工、天趣,读石之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自然亲密接触,什么烦恼都随之烟消云散了。”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