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新集周学银:打造“扬州两把刀”

\ 
 

周师傅打铁的第一步生红炉。 刘江瑞 摄  
 

  外地游客来扬州,不品尝一下精美可口的淮扬菜,不体验一下出神入化的修脚刀,那真算是白来了一趟扬州。师傅们的技艺再高超,也要靠着手中的菜刀、修脚刀,才能施展出来。很多扬州的老师傅都知道,想要一把得心应手的刀具,要去仪征新集,找一家“周顺兴铁业”才行。

 

  打  铁      一辈子没穿过好衣服

  顺着新集镇的街道走下去,如果不是旁人指引,很容易就和“周顺兴铁业”错过了。只是一件简陋的铁皮棚子,有些突兀地立在路边。“以前有店面,后来拆除了,也不想再开了。反正,老顾客都知道到这里来。”

  上午,周学银正在打铁煅烧。炉中升腾起的浓烈烟雾,记者靠得近些,就被呛得咳嗽。“速度要快,这样容易成型。像这样的敲打,每天要几千次,倒也不觉得累了。”从他孔武有力地敲击,你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位66岁的老人。

  接下来,就是再一次锻造、淬火、打磨……伴随着火花四溅,每把刀具,都要经过如此繁复的工序,才能打造成功。“我一辈子没穿过一件好衣服,好鞋子,多好的衣服上身,不出两天,就会被火花溅成小洞。”看着身上遍布小洞的长裤,周学银有点不好意思地笑道。

 

  家  传      三代传承百年老店

  看着“周顺兴铁业”5个字,很容易就认为,这是周氏祖先的名字。“其实,就是取顺利兴盛的意思,并非姓名。”而周氏的铁具,却是闻名百年的老店,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祖父在镇江开店,父亲在十二圩老街开铺,到了我这代,就在仪征新集了。”

  周学银这代,弟兄5人,只有他一人传承了下来。因为手艺好,尤以菜刀、修脚刀闻名四方,所以很多扬州的厨师、修脚师傅,都会慕名而来,买一套称手的刀具。 “以前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我一天能打上8套修脚刀,每年轻轻松松卖出上千套。上世纪80年代,一套修脚刀就卖70元,算是比较贵的。”周学银笑道,“30多年过去了,我现在还卖70元一套,老顾客价格涨不起来。”但因为一套刀具用起来好几年,回头客生意并不多。

  因生意应接不暇,周学银一度被扬州请到市内介绍经验,还提供了工业局的工作岗位。“我想还是靠手艺吃饭,在单位上班,不适合我。”

 

  绝  技      多年打造周氏绝活

  传了百年的绝技,到了周学银这里,沉淀下不少绝活来。

  “首先是选材,比如修脚刀,最好的是锋钢,硬度高,韧性好,还不用淬火。其次,就是弹簧钢和轴承钢,淬火的时候要加机油,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保持钢材的硬度。”而周学银展示出来的一套修脚刀具,足有8把之多,分为皮刀、奔刀、大修刀、小修刀、斜口刀、刮刀、钳丝刀、镊子,种类齐全,表面光滑,刀口锋利。

  而“扬州三把刀”中的另一种菜刀,则要用上A3铁,在煅烧时劈出槽来,将钢条置入。在钢和铁即将熔合时,拿出来进行迅速锻打,使得钢铁合二为一,“还要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

  其实,用材都是公开的,关键是对于火候的把握,这才是一门绝学。“火大了,钢脆了,刀就报废了。火小了,刀的硬度达不到要求。”这么多年来,周学银也掌握了一个程度,“就看钢在火中泛出一种淡淡的胭脂红时,就要拿出来了。”   

  传  承      家中子女不愿传承

  多年的口传手授,到了周学银这里,也有一定理论上的提高,“我常买些书本回来看,自然就能避免一些误区,对祖传的手艺,也有一些改进。比如我现在用空气锤,这就是一种科技的进步。”

  可惜,传了三代人,百年周氏铁具,面临失传的危机。“这份工作实在太苦了,孩子们都不肯学。”周学银也不强求,“我知道这份苦头,也舍不得让孩子们吃。”

  “现在修脚刀卖得也不多,一个月也就几套,主要是帮助街坊邻居打一些农具,方便大家。”周学银说道,“我这是可以定制的,想打成什么形状的都行。流水线上的生产速度很快,但是质量得不到保证,我还是用自己打的,顺手。”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