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张修广:镗叉舞出花样来

 

 \
 

张修广在舞镗叉 王鑫 摄 

 

  晃身、旋转、踢腿……无论如何,镗叉都不离手——

  孙子叮嘱他别把镗叉扔了,“我回来还要耍耍呢”

  舞镗叉,对于很多读者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然而,在仪征月塘,这种民间舞蹈的根源,能够追溯到远古时代。

  寻找月塘镗叉传人

  仪征市月塘乡山郑村中平组,一个青山绿水怀抱着的小村落,张修广家就在这里。

  张修广介绍说,镗叉舞的动作源于远古人类狩猎,有祭祀古人、崇拜神灵之意。在一段时间内,镗叉还是一种冷兵器。到了清末民初,每年元宵节或重大喜庆节日,月塘一带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灯会的第一个节目是用镗叉开路。

  到了张修广父辈,镗叉舞已经形成了一种带有古典美的传统舞蹈,并运用到一些大型集会、节日踩街活动中。“我是跟父亲学的,当时年龄还很小,父亲在外面表演回来后,我就拿去来玩耍,逐渐也就练上了手。”

  到了13岁的时候,张修广就能跟随着队伍出去表演了,“那时候玩的人多,还有人站在船头上表演,威风凛凛的。”到了后来,玩镗叉的越来越少,只有张修广等极少数人传承着。

  镗叉舞出多种花样

  至今,张修广还保留着一把镗叉。镗叉的主体为一根木棒,用布条层层包裹起来。一头扎着很多红布条,另一头是铁质的枪头,还有两个分离的铁环,套在枪头后面,舞动起来飒飒作响。

  张修广说,舞镗叉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节律感,动作分为晃身、旋转、马步、扫腰、扫颈、颤膀、踢腿等,而无论如何,镗叉都不离手。


  镗叉在手,张修广忍不住要露一手。只见他双脚分开站立,镗叉头朝上,用一只手将镗叉从手背滚到手心,来回旋转,形同孙悟空耍金箍棒,上身还随镗叉的转动而扭动腰肢,这就叫做“单波”;忽而人呈弯腰式,将镗叉从脊梁背上滚一圈,用手接起,上身随镗叉不停地扭动,这叫“松猴背纤”;忽而双脚打马叉,将镗叉从头上顺时针旋转,从手臂上滚到手上,后向天上摔,双手接起,再旋转,镗叉不落地,这叫“雪花盖顶”;忽而脚稍微分开站立,人呈直立式,将镗叉沿顺时针方向从腰上绕过,这叫“白龙箍腰”……

  年轻人喜好舞镗叉

  张修广不无遗憾地说,单人舞镗叉再好看,也没有多人舞镗叉那么有气势。在舞镗叉的术语中,很多都是为多人设计的。比如“二龙抢珠”、“开四门”、“一字长蛇阵”等。

  “原来以为没人玩了,想不到现在被重视了,大家热情都很高。”张修广笑道,在2009年8月,当地组建了“月塘舞镗叉队”,由他担任教练。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比较成熟,很多人都能玩上好几个套路,参加过好几次大型活动。

  “我儿子没学会,但是孙子倒是有兴趣的。”张修广笑道,“他在苏州上大学,每次都叮嘱我,说爷爷别把镗叉扔了,等他回来的时候,还要耍耍呢。”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