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生活习俗漫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以及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仪征的社会风俗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日常生活习俗也随之演变。本篇所记为仪征生活习俗及其嬗变的大概情况。
    一、饮食
    仪征人饮食习惯仍为一日三餐,米、面为主食,一般“两稀一干”,也有“两干一稀”。农村中农忙季节农民劳动强度大,消耗多,一般在午餐至晚餐之间加一顿副餐,俗名叫“晚茶”。
    早餐  城镇居民早餐以稀饭为主,辅以烧饼、油条和各色包子、烧卖。近年不少人家以牛奶、豆浆和鸡蛋为主,有的还掺以麦片、玉米面、荞麦面等杂粮。佐餐小菜以萝卜干等酱菜居多,讲究一点的吃什锦菜、豆腐乳等。农村离集镇较远,难得买早点,饮用牛奶的也不多。佐餐一般是咸菜、萝卜干等。不少青年人已改变了在家吃早餐的习惯,多数到饭店用餐。早点花色品种很多,有各式面条,鱼汤面、阳春面为本地面条,兰州拉面、温州大肠面等外地面条于1980年代引进,深受本地人欢迎。此外还有馄饨、饺子、馒头、花卷及各式包子等。设于街口小巷的早餐摊点很多,除供应烧饼、油条、糍粑外,还有煎饼、蒸饭、刀切大饼、茶叶蛋等。时令早点有春卷、粽子等。
    中餐  城乡居民均以大米干饭为主。常见的荤食品以肉类、家禽、蛋类、鱼虾为主,蔬菜除本地传统品种外,外地引种或购进的菌类、番茄、土豆、西芹等也成为大宗蔬菜,且大都反季节供应,即使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西红柿、茄子和黄瓜等。
    晚餐  晚餐不尽统一,有的人家吃干饭,有的人家吃稀饭或泡饭,还有的人家吃面条。吃干饭的人家一般与中餐饭、菜一同准备,晚餐时至多加一、两样新菜。吃稀饭、泡饭的也得买一些馒头、花卷之类干食品。1990年代四川火锅传入仪征,晚餐吃火锅的人较多。
    副食  副食品除上述三餐中的面、点等中式品种外,1990年代以后肯德鸡、西餐、日本料理、麦当劳、韩国料理也先后进入仪征市场,吸引了不少食客,特别青年人和孩子。由于价格偏高,中老年人吃的不多,肯德鸡、麦当劳店里往往出现家长不吃,坐在旁边看着孩子吃的有趣现象。
    饮品  饮品变化变化最明显。仪征1950年代引种茶以后,现在已发展为苏北有名茶乡。原来饮茶的人很少,如今很多人已养成饮茶的习惯。以往几乎见不到的可乐、雪碧、冰红茶、各种果汁饮料已完全代替了宴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料。至于酒的品种也越来越高档。在城区,喜庆宴会主要饮用蓝色经典洋河大曲、今世缘等,小型宴请常用“五粮液”、 “茅台”等高档酒。娱乐场所饮用“X0”已不鲜见。中高档葡萄酒也成为不少人的日常饮品。在农村,一般还是中低档白酒居多。
    二、服饰
    服装  1988年以后,仪征人穿着的服装一直紧随时代前进的脚步而不断更新,追求时尚和新潮。
    男性的春秋服装,1980年代已基本完成从中山装、青年装到西装和“夹克”(又称茄克)的更新换代。1985年左右仪征兴起“西装热”,在正规场合,穿西装打领带成为时尚。与此同时,同样是从西方引入的夹克也盛行起来,成为主要服装款式。此后,在西装和夹克基础上适当变化的各种款式休闲装纷纷亮相市场,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新宠。一度还出现过唐装,但没有流行开来。裤子主要是西装裤、休闲裤以及1980年代中期流行的牛仔裤。青年人的裤子变化较大,花式很多,有马裤、港裤、直筒裤、喇叭裤、灯笼裤、太子裤、沙滩裤等。男性夏天服装仍以衬衫、短袖衬衫(又称香港衫)为主,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T恤(分长短袖、翻领、圆领),以后逐渐流行。不少老年人仍穿圆领汗衫与无袖背心。青年人普遍穿短袖T恤和近两年流行的文化衫、广告衫、高尔夫衫等,款式很多,不拘一格。男性冬令服装,1980年代前期仪征开始有内胆为羽绒或晴纶棉的羽绒服和滑雪衫。同期,一度还时兴花呢夹长大衣、人字呢长大衣和皮革服装(皮夹克,中、长大衣)以及风衣,仅一两年间就很少有人再穿。现今冬令仍以多种款式的羽绒服和中空棉为内胆的衣服为大宗。
    中老年女性服装变化不大,青年女性服装几乎年年都有新流行的款式,从起初的幸子服、慧芳服、束腰服到后来的紧身装、露脐装、芭蕾装,再到后来的娃娃衫、太婆衫、蝙蝠衫、吊带衫、牛仔衫,花样不断翻新。女裤亦然,1980年代崇尚健美,喜爱由弹性和针织材料做的紧身裤、踩脚裤、连袜裤、直筒裤,1990年代由紧窄型转变为宽松型,流行裙裤、宽脚裤、高腰裤、包臀阔脚裤,以后又发展有萝卜裤等。女裙尤其青年女裙变化更大,式样更多,有百折裙、西装裙、时装裙、直筒裙、喇叭裙、长筒裙、皮裙、呢裙、睏裙、背心裙、短褶裙、婚纱裙、波浪裙、工装裙、一步裙、套装裙、超短裙、迷你裙、高腰裙、吊带裙、牛仔裙、长筒直身裙、七分裙、荷叶边彩花裙等等。
    男女适用的绒线编织衫,1980年代后也变化明显,起初晴纶线、“开司米”编织衫,因色彩丰富,质地柔软,价格便宜,受到人们青睐。随之羊毛衫兴起,在春秋服装中引领潮流,并逐渐时装化,由内穿逐步过渡到外套,其后又有羊绒衫和牛绒衫问世。统领几十年的毛线衣从中青年服装中渐渐淡出。但老年人仍是羊毛衫和毛线衣混合穿。
    帽鞋袜  1980年代开始有人戴呢绒或布质鸭舌帽,1990年旅游业兴起,旅游帽、艳阳帽盛行。冬天出现各式皮帽,原来流行的绒棉军帽仍有人戴,老年人喜欢毛线编织的各式帽子。夏天戴宽边草帽的已经不多,代之以布质或麦秸编织的窄边或长舌的遮阳帽.鞋子变化最大。原来唱主角的布单鞋、布棉鞋和力士鞋、球鞋、胶鞋等已渐渐被皮鞋和非织造物为材料的各式旅游鞋所替代。城镇公教人员一年四季基本以穿皮鞋为主,春秋天单皮鞋,冬天棉皮鞋,夏天皮凉鞋,且花色品种不断更新。面料有真皮与人造革皮之分,鞋底有橡胶、塑料、牛筋及牛皮之别。男式皮鞋先是平头,后改尖头,1990年末又兴方头。女式皮鞋1980年代流行高跟,后为中跟,1990年代后在少数青年中流行厚达五、六厘米的海绵底,圆头的“松糕鞋”。2000年以后时兴尖头长窄底的“火箭鞋”。夏天穿几根筋的皮凉鞋,冬天穿高可及膝的皮靴。由1980年代前后塑胶鞋不断演进而来通称为运动鞋、旅游鞋的品种很多,难以一一尽述。各式旅游鞋已成为青年男女和中小学生的时尚,且一年四季皆穿。各式拖鞋不仅有出行时穿的品种,居家换脚的棉拖、皮拖、塑料拖等,几乎家家必备。    袜子由1980年代的尼龙袜、涤纶袜过渡到锦纶丝袜,以后是晴纶、涤纶与棉纱混纺袜,最后又回归到棉纱袜,但质地升级,有精梳棉、丝棉混纺等。品种有无跟、短筒、长筒和连裤袜之别,花式有运动袜、足球袜、网眼袜、弹力袜、保暖袜、毛巾袜之分。
    三、首饰
    头饰  1980年以后,中老年妇女仍保留戴耳环的习惯,且金质的较多。青年女性戴耳饰的增多,与中老年不同的是耳环较少,多为耳坠,质地有金、银、珍珠、玉石等,更多的是价廉物美、款式新颖的仿制品。
    项饰  近10多年来项饰时兴,女性除佩戴黄金、白金钻石、珍珠、水晶、玉石等价值很高的项链外,也有佩戴价值较低的仿制品项链。此外,女性还佩戴胸花等胸饰。不少男性也戴金质项链。特别近几年男女均喜爱玉石挂件,以红线系于项。有佛像、如意等吉祥物,还有自己的生肖。
    手饰  手饰主要是戒指和手镯、手练。男性戴手镯、手练的极少,戴黄金、白金方戒和环戒的较多。女性除戴各种花色的黄金戒指外,戴白金镶钻石、翡翠的较多,手练、手镯有黄金和玉的,也有装饰性仿制品。女性手饰还有染指甲,有的买各色指甲油自染,有的到美容院“美甲”。
    四、发式化妆
    发式  1980年代以后,男性发式中老年和有的青年人还是分头、板寸居多,有些白发老者也时兴染成黑发。不少青年人开始张扬个性,长发披肩,有的束成“马尾”,短的板寸,甚至光头。青年染发成为新潮,将一头乱发染成橙色、棕色,甚至还有绿色和红色。中老年女性发式变化不大,还是原来俗称“二道毛”的居多,至多到理发店洗剪吹风,花白的染黑。青年妇女发型很多,有长可及腰的披发,也有极短的“塞西尔式”,以及波浪式、瀑布式、爆炸式、高髻式等等。一般用滚梳、电刷、干发器或螺丝烫、加罩烫制式,用发胶、发乳、魔丝等定型。染发者占相当比例,颜色有橙色、茶色、浅棕、金色、焦黄等等。
    化妆  解放后较长时期内,青年女性外出讲究仪容整洁,用“刨花水”为头发定型,再搽一点“生发油”,脸上搽一点“鹅蛋粉”和少量胭脂。冬天用哈蜊油、雪花膏护肤。“文革”中,包括烫发、穿高跟皮鞋、搽胭脂、涂口红在内的美容都被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被批判。大家都素面朝天。1980年代以后,从美发而发展到美容。一般居家或上班族都注重仪表,男士注重发型和护肤,女士则常备眉笔、唇膏、腮红、香水等成套化妆品。有的还定期到美容院做面膜、文眉、画眼线、上眼影等美容,1990年代有些人开始整容,如重睑、除眼袋、除皱等,少数隆鼻、隆胸者要到外地医院。
    五、宅居
    1980年代后,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城乡居民着手改建扩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农村兴建了大批瓦房和楼房,草房基本绝迹,建筑材料不断更新换代。楼房用预制钢筋水泥横梁,楼板用多也板或整体浇制,砖墙外巾釉面砖、马赛克的很多。窗框由木质、钢质发展到铝合金或塑钢。玻璃窗外一般都安纱窗,且由塑料纱改为钢丝纱。室内装潢都很考究,很多家庭铺大理石、强化地板和实木地板。农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厨房、厕所、猪圈大都在正房外另建。2005年推行新农村建设后,先行村已规划定点、集中居住,统一房型。90%以上的人家改变了过去饮用河水、塘水和井水的习惯,一半以上人家用上了液化气。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详见“人民生活章”)。
    城区居民自建房的极少,多数购买商品房,至多进宅请亲朋好友吃饭,来客送一点礼物。农村建房仍保留着传统习俗。建房前要请风水先生看地、看门向,择破土和上梁日期。楼房不用房梁,则以第一块楼板放置在中间替代,楼板上裹着红绸被面、插金花,上梁时要说吉利话,放爆竹,散糕和馒头、糖果。工匠说在套吉利话,主人送2~5元的一个红包。上梁时间选在当天凌晨以后,到天亮仪式结束。上梁这天要办酒席,宴请亲戚朋友。新房建成后第一次住进新房称“进宅”,“进宅”要选好日子,进宅前先要“热锅”,主人女方的娘家要送中堂、玻璃画匾。“进宅”这天办酒席,其规模仅次于结婚。亲朋邻居都要送礼祝贺,礼金以往5-元,2000年后要100元,至亲好友要送500至1000元礼金。酒席有的在家里请厨师办,有的到街镇饭店办。
    六、家用器具
    家具  1980年代后期开始时兴组合家具,请木工进家以杉木、松木枯合板、木工板、密度板等制作壁橱、电视柜、高低床、办公桌等家具。两三年后,不再自制家具的人家,大都按新房布局和实际需要到家具店定做,或者购买现成家具。有条件的买实木或红木家具,沙发家家必备,只是木质、人造革、布和真皮等质地差别较大。与家具相配套的灯具也由白炽灯发展为日光灯,2000年以后普遍使用节能灯。灯不仅仅是照明功能,更多是装饰,因此有吊灯、顶灯、壁灯、台灯、落地灯等多种。
    厨具  1988年以后厨具的变化直接反映人们炊事习惯的改变。城镇居民基本不用柴灶煮饭做菜,除少数人家还兼用蜂窝煤球炉外,绝大多数以液化气和电为能源。使用液化气的综合性炊具有燃气灶、液化气罐、抽排油机、高压锅、不锈钢锅、合金的不沾锅、水壶等;使用电的综合炊具有电饭煲、电火锅、电磁炉、电水壶、微波炉,以及电冰箱、饮水机、消毒柜等。有的人家还有电烤箱、洗碗机、榨汁机、豆浆机等。农村居民大都仍有烧柴大灶和煤球炉,但部分人家已用液化气或电,少数村民用沼气,因此炊具同城镇居民相差无几。由于液化气、电用多了,烧的草用少了近七、八年来,仪征每年麦收以后都出现农民在田间焚烧麦秸杆的不好习惯,严重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安全。
    洗浴用具  卫生洁具中便器变化不大。洗衣机从单缸、双缸过渡到自动式的。热水淋浴器从燃气发展到电热水器,现在普遍使用太阳能。冬天还有取暖用的浴霸。不少人并不在家洗浴,而是延续了以往“晚上水包皮”,天天到浴室洗澡的习惯。浴室里不仅同过去一样有擦背、捏脚、修脚服务,1990年代中期以后又增添女性按摩服务,有的中青年人热衷于此。除浴室外,街上还有不少21世纪兴起的洗脚屋,专门提供泡脚、捏脚、修脚等服务。有些机关单位接待上司、招待客人,除宴请而外,酒足饭饱以后还要到浴室“休息”,往往洗浴费用比吃饭费用还高。
    家用电器  除上述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厨具、卫生洗浴用具外,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要数电视机和电话,特别是手机。此外还有空调、电脑、录放机、照相机,以及电热器、电热毯、电按摩器、电门铃、电蚊香等等。无论城市农村,看电视已忧为男女老少不可须臾离开的文化娱乐习惯。打电话、发短信也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手段。
    寝具  1980年代后,农村居民的部分被子外套还用被面、被赶时髦,定期拆洗、绗缝,但有部分人家已用被套。城镇居民则大多数使用被套,且以素色棉布为主。棉花被胎逐步为轻柔、保暖性好的鸭绒、弹力棉、中空棉等所替代,少数居民仍延用棉花被胎,毛毯几乎家家都有。席褥夏天用草席或竹席,春秋和冬天用棉絮作垫褥。复以床单或毯子。为了保暖和松软,不少人家用泡沫塑料垫底,考究的用席梦思等。近几年时兴“四件套”,即被套、床单、枕套和床罩均是同一种质量与花色。城区大部分居民因房屋有纱窗已经不用蚊帐,农村居民使用还很多。
    七、出行与车辆
    1980年代后期,仪征丘陵山区地处偏僻的农村居民出行仍多步行,步行到公共汽车停靠的集镇方可乘车。有时顺搭乡邻的农用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代步。1990年代农村自行车逐渐增多,轻骑、摩托车也进了经常进城打工的农民家庭。进入21世纪,电动自行车问世,品种与数量愈来愈多,成为城乡居民重要代步工具,摩托车数量也成倍增加。农村家庭除孤老和残疾人外,几乎家家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加之县乡公路增加,道路通村工程实施,村村通达公路,以及公交路线延长和公交车辆、出租车辆增多,城乡居民出行从来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基本不须步行。城区少数人家出行已有自备的私人轿车。
    八、健康养生
    198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已逐渐养成健康养生习惯,除了饮食注意多吃蔬菜、水果、杂粮,少吃糖、盐、油脂等以外,尤其重视健康锻炼,每天早晨在城区的公园、体育场、广场等公共场所才能看到无数晨练的人群,步行、漫步、太极拳、太极剑、门球、木兰拳、体操、健身舞、气功、抖空竹等等,各种健身活动都有。晚间广场或路边则以跳集体舞和步行的居多。年深日久,已成为一种新的民俗。19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保健品和各种健身器材也在老年人群众中风行,珍奥核酸、银龄丸、脑白金、卵磷脂等保健品,以及得得治疗仪、喜来健治疗仪等各种电动按摩仪和饮水机、睡眠系统(被褥枕头)等保健器具销售红火。销售商组织的讲座、旅游、抽奖等促销活动不断。“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老年人行践的重要观念
    九、休闲娱乐
    1980年代以来,在仪征历史不衰、风靡城乡且形成风俗习惯的休闲娱乐活动首扒麻将,麻将室遍布城乡,除少年儿童外,几乎人人参与,尤其是退休的老年人无日无之。为节省时间,码牌已用麻将机。其次是扑克牌,娱乐方式从“争上游”、“四十分”到“八十分”,还有“2000分”、“掼蛋”等等。再次是象棋。青年人娱乐休闲的场所主要迪厅和网吧,唱歌、跳舞,网络游戏。但也有的未成年人或青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近10多年来,旅游也在为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有一日、二日短途游,有多日长途游,还有出境游,均由仪征或扬州、南京等地旅行社组织。参游者有退休人员,也有在职在岗人员。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