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之声 资料图片
真州不愧为“风物淮南第一州”,其风景佳处甚多,渔湾乃其中之一。
渔湾,在沙漫洲东部。《重修仪征县志•卷四》载:“沙漫洲:胡志云,与北洲相联,又以形似纱帽,曰纱帽洲,陆志略同。陆志又云:其东为渔湾,北岸有铁鹞子,相传为镇水物。”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曹寅在江宁织造任,兼理两淮盐政,次年即在真州沙漫洲隙地“相其址,扫棘榛,筑亭其上”。
曹寅有《渔湾》诗,诗前小序云:“沙漫洲有隙地,渔子多集其间,予时以酒劳之,郡人因作亭名之曰渔湾,示不忘渔也。”全诗如下:
渔猎咸一途,黠者去其机。我心乐烟水,口已忘甘肥。娄东昔投纶,层波激堆碕。
沧浪笑子美,日暮空笭归。胥浦迹匪故,游处事亦稀。岂乏连牛饵,愁筑兼山矶。
三江汇广川,白菼花霏微。伐洲拓新宇,巢窟相因依。云涛浩无垠,渔帆著天飞。
不结一目网,焉知海鸟饥。盘古去人远,山水存几希。兹湾适当中,远近含清晖。
时来驾酒舫,满挂青蓑衣。昨夕梦西塞,翠色连崔巍。玄真倘来游,留此待晨晞。
诗中“胥浦”,是咱们仪征最古老地名之一。春秋时期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逃楚投吴,前有长江流水,后有楚国追兵,在“渔丈人”的舍命相助下由此地解剑渡江,故得名“胥浦”,即“胥之浦”之意。诗中“盘古”,指仪征市境内的盘古山,至今犹存。
这首《渔湾》诗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伐洲之举、拓宇之情,捕鱼之乐、观景之醉,驾舫之趣、入梦之欣,尽在其中。
渔湾是观打鱼的好去所,曹寅在真州效仿杜甫的《观打鱼歌》、《又观打鱼》,先后作了《观打鱼歌》、《后观打鱼歌》,两诗如下:
观打鱼歌
白沙城南观打鱼,日长一舸临泱漭。亭午才移水界凉,青山正远潮头上。
不愁瀺灂随潮长,只怕颠风吹五两。撇眼旋看凫鹜飞,鸣榔早彻江天响。
亦有延缘罱素鳞,沉钩塞默浮乌榜。意气那争手捷多,波涛要办心雄往。
垂老应知口腹贪,望洋转起烟岚想。漫夸游豫逐时闲,苦似爬搔除背痒。
回帆重谱竹枝歌,斜阳罢晒芙蓉网。
后观打鱼歌
江上打鱼仍再来,使君好事兼携酒。白舫青帘稳若山,蛉蜻舴艋便如手。
咫尺不虞飞雨至,苍凉但听跳珠走。四座休张翠锦衣,一觞且酹蛟龙薮。
人生乐事无不有,华屋高轩岂长久。援系终成车絓桑,呴嚅何异鲂穿柳。
我辈期毋负饮食,百年谁肯依梁笱。暂留余兴续清欢,此地空灵神所守。
两首“观打鱼”诗在缤纷的画意、明快的节奏中,流露出观打鱼者饱满的情绪,飞扬的意气,作者曹寅的怡情畅意溢于言表。
《观打鱼歌》开篇的“白沙”,即真州。《文献通考》:真州,本唐扬州扬子县之白沙镇。胡三省《通鉴注》:今真州治所,唐之白沙镇也,时属广陵郡。
曹寅喜观打鱼,且颇识鱼,对扬子江中的鲥鱼知之甚深。他任盐运使时,每至鲥鱼上市季节,这位“向充贡使”的官员,即于真州选购最先出水的鲥鱼(称头臕),专程送到京城,进贡皇帝,馈赠朝廷大臣。
这“送鲜”之事,在《红楼梦》第七回中曾提及:
至掌灯时分,凤姐已卸了妆,来见王夫人回话:“今儿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王夫人点头。
陆上送鲥鱼,尤其劳民。张能麟于康熙二十二年撰写《代请停供鲥鱼疏》,文中言:“窃计鲥产于江南之扬子江,达于京师,二千五百余里。进贡之员,每三十里立一塘,竖立旗杆,日则悬旌,夜则悬灯,通计备马三千余匹,夫数千人。”
又言“臣下奉法惟谨,故一闻进贡鲥鱼,凡此二三千里地当孔道之官民,实有昼夜恐惧不宁者。”
康熙帝见疏后,下令“永免进贡”。新鲜的鲥鱼免进贡,不过腌鲥鱼仍可进送。《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有两则记载曹寅进送腌鲥鱼之事。
《四、内务府总管海拉逊等奏曹寅进送腌鲥鱼》: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初二日,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腌鲥鱼六十尾,等因。内务府总管海拉逊、多比具奏。奉旨:著交饭房。钦此。”
《七、内务府总管海拉逊等奏曹寅进送腌鲥鱼等物》:
“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九日,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腌鲥鱼二百尾,便蛋二千个,腌蛋四千个,两种玫瑰露八罐,连同汉文单一并送至。内务府总管海拉逊、多比交与啥啥珠子四格具奏。奉旨:著交该管处。钦此。”
《楝亭诗钞卷七》里收有曹寅作于康熙四十九年夏初的七律《鲥鱼》一诗:
手揽千丝一笑空,夜潮曾识上鱼风。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
三月齑盐无次第,五湖虾菜例雷同。寻常家食随时节,多半含桃注颊红。
诗末自注云:鲥初至者名头臕,次名樱桃红。予向充贡使,今停罢十年矣。
曹楝亭对扬子江中的鱼儿似乎情有独钟,常晨出而夜归,有七律《江口网鱼夜归》为证:
隔岸长山走翠虬,蒹葭风动半江秋。酒旗旧识鱼蛮子,水槛新移沙漫洲。
鲈豸也随时令美,网罛须趁夜潮收。市桥灯火惺惺月,可照渔舟照客舟。
读罢全诗,由衷赞叹!曹寅不愧是兴趣广泛,能力超群的高才,对网鱼亦颇有经验,属于行家里手。而“沙漫洲”一词作为地名,在诗中完整的出现,这或许称得上首次。
曾经修订仪征县志的清代郑相如有七律《晚秋游沙漫洲》一诗,作者倾心描绘出了沙漫洲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
风光占尽碧流东,吴楚长连一道虹。万里水云烟树外,千声(舟+柔)橹练江中。
天开泽国成新市,地变荒洲起画栊。醉倒菊花花影乱,回眸惊顾夕阳空。
那么渔湾亭究竟是何等景象,周围风光又是如何拓人胸襟?曾任大同知府的团昇为后人留下了一首28句的五言长诗《渔湾亭》。
扬子古名区,西南富烟树。适有水中园,远在滨江路。榆柳周围遭,丛篁不知数。
一径入叫窱,稍见屋角露。亭宇廼特起,轩窗各飞翥。平揖江南峰,儿孙学环步。
帆樯与云岚,变灭迥无处。使君今陈思,高才百炼铸。每念渔湾渔,便出渡头渡。
高歌和鸣榔,铿锵戛韶頀。往事夫何如,林泉忽已故。四壁苔藓深,落叶半干蠧。
野鸟多怪啼,繁声催日暮。欲去不忍言,延缘苇间住。
团昇的这一首诗,堪称是目前所见最全面摹写渔湾亭的五言长诗。整首诗详尽描绘了真州渔湾的具体地理位置、周边风光景物,勾画出渔湾的亭宇、轩窗“特起”、“飞翥”的特点,渔湾的山光水色,帆影岚气,以及苔藓、落叶的变灭等如在眼前。品味诗句,读者如入其境。见其形,观其色,闻其声,嗅其味,难以忘怀。
曹楝亭如同欧阳公一样,是位具有与民同乐情怀的官员,他常与同僚率随从一道在渔湾举行观渔、吟诗等活动。
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被誉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的梅文鼎,曾经陪同曹寅、李煦观江头打鱼,并写有五古一首,题为《真州奉 陪荔轩银台、竹村廷尉观江头打鱼,同卓鹿墟、胡来章、杜吹万》。全诗如下:
载酒出郊坰,乘潮汛舟浦。泊岸依深柳,泠然失炎暑。四闢启篷窗,江天浩无阻。
敞艇各效能,半得倾罾罟。畜之盆盎中,髾尾灿可数。鲵鲔谛鳅鲽,歛喁错鲂鲰。
吹沫浮鲘鲃,鲦鲿互容与。奇鳞炫文锦,泳游亦楚楚。聊以娱清暇,岂日充疱俎。
榜人或喧笑,垂纶巨鳀举。居然王鲔登,异味行厨鬻。任钓宁矜巧,万事无心取。
野服恣谈谐,嗒焉忘宾主。斜日廻轻舟,清风生远陼。
官员、随从载酒乘潮,泊岸深柳,垂纶任钓,以至恣谈谐、忘宾主,其喜洋洋者矣!
真州渔湾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曹寅在沙漫洲“筑亭其上”,继之者李煦,“复益屋数楹,翼其傍。盖两使君燕游地也。”登其亭,“风樯从空中行,水禽江雁,翔集沙际,江南诸山,可跂足而望”。
江山如此多娇,自然会留下文人雅士的诗篇。
曹寅填有词一阕《摸鱼子•渔湾留别诸子》。词云:
漾晴沙,一痕莹玉,凉波堆起如许。问君可似寒江雪,好缀渔簑诗句。重记取,截不断,断云零雁惺忪语。腾腾戍鼓。早夹岸递呼,堠亭列炬,匆促又西去。
菰芦梦,半载故家茶具,廿年饱啖烟雨。白头那恋天池钓,来与鹭鸥为侣。谁得住,任捞虾拾蛤,尽有勾留处。荒汀远渚,倩柔橹数声,暗潮拍打,寄写此情绪。
从整首词中可知,渔湾留下的并非皆属赏心乐事,其中亦有离情别绪。“匆促又西去”,“寄写此情绪”,读此词不惟见楝亭横溢之才气,尤敬其情深义重的品行。
摸鱼子,即摸鱼儿,唐教坊曲名。晁补之词有“买陂塘、旋栽杨柳”句,更名《买陂塘》,又名《陂塘柳》,或名《迈陂塘》。辛弃疾赋怪石词名《山鬼谣》。李冶赋并蒂荷词有“请君试听双蕖怨”句,名《双蕖怨》。选用“摸鱼子”这一词牌名,与词作内容甚是吻合,由此见作者匠心。
扬州盐商程庭曾步其韵,作《摸鱼子•渔湾饯送曹银台步<留别>原韵》,词曰:
撼茅亭、惊涛万丈,乾坤胜概如许。高怀每爱停官舫,红杏裁来新句。公何取?算只有、绿波南浦销魂语。回颿挝鼓。望烟树空濛,云山胶轕,旌节拥归去。
鲰生志,愧乏庙廊才具,竟日量晴较雨。男儿安事钱刀者,愿与砚田为侣。无心住。仗东君作主,另与安排处。低徊沙渚。待私意遥通,牙樯渐远,寂寂漫无绪。
渔湾亦曾让曹寅心生伤感,他有写于康熙四十九年夏末的《渔湾夜归忆子猷弟句,凄然有作》。诗曰:
水动渔舟出,题诗人已无。荒堤溯凉月,蒿目叹悬珠。估子夜吹笛,篙师行唱于。
白头更何好,踪迹浪江湖。
“水动渔舟出”句下曹寅自注云:“子猷句”。
曹寅之弟曹宣,字子猷,号筠石。以善画知名,一度任正白旗内务府包衣佐领。曹楝亭渔湾夜归,忆及昔日手足情深、眼下天地相隔的胞弟诗句,怎能不感觉到凄楚痛心、黯然销魂?
同年初秋,曹寅在《避热》组诗中有一首专门“忆渔湾”之诗,见之于《楝亭诗钞•卷七》:
忽忆茅斋隔楚阳,满滩新竹水浪浪。回船酒醒月初上,别浦潮来山更苍。
稚子尚能歌欸乃,先生曾为启洪荒。三年忝号闲家长,賸带真州一味凉。
渔湾景致在曹寅离世后,渐渐衰败,以致其后众多诗人面临渔湾而感慨万千。
程庭曾作《渔湾有感》,并言“曹银台尝集渔人打鱼于此,壁间有公题咏”。诗云:
朦胧旧事尚零星,戙楫无聊上小汀。落日苍茫迷远树,寒涛寂寞打孤亭。
渔歌欸乃空相忆,雁语酸凄不耐听。漫剔碧苔寻好句,鱼龙欲起晚风腥。
“空相忆”,是何等失落?“不耐听”又是多么悲切!
著有《绿荔山房诗钞》四卷的仪征诗人廖荣怀亦有渔湾诗,诗前小序云:
江上渔湾故址,康熙间通政曹公楝亭,于沙漫州隙地建亭,曰渔湾,尝集渔人捕鱼于此,二十年来惟存老树数株而已。
其诗曰:
江上渔湾草树平,偶来凭眺不胜情。锁沈风雨亭无迹,占尽烟波地有名。
荻叶漫抽春雨碧,蓼花遥映夕阳明。钓竿酒榼从谁问,愁绝南山一桁横。
仪征诗人汪吉荣《江上吊渔湾故址》诗云:
白沙江上旧渔湾,风景萧疏未尽删。流水尚萦行客梦,野鸥曾伴使君闲。
感深今昔惟枯树,愁绝兴衰是远山。渺渺苍葭人不见,满船明月棹歌还。
仪征贡生张秉彝《渔湾》诗曰:
使君不再来,亭馆馀废址。风流记昔年,托迹渔蛮子。丝竹邀清欢,壶觞集名士。
岁月曾几何,浮云散如此。秋雨鸣寒螿,春风生白芷。惟有江南山,青青隔江峙。
三位仪征诗人的追忆之作,令人读后唏嘘不已。更令人痛惜的是真州渔湾的旧址,已渐被“现代文明”吞噬,那曾经令人魂牵梦萦之处,如今附近是烟囱林立的化工园区,留给人们的是“惟有江南山,青青隔江峙”,和不尽的遗憾。
作者简介:
高扬(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扬州晚报》“楹联赏析”专栏作家、《校园楹联报》特约编辑、《扬州晚报》特约记者、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员。)
地址: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
邮编:211400
邮箱:zgjsgy@126.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