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高三生如何提分?

  今天,苏中三市“三模”联考将落幕。“‘三模’无论考得好与差,要记住还有一个月的提升时间。”高三老师提醒。那么,这一个月又当如何利用?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一问

  高三“三模”难度如何?作文题:人生的作业

  语文

  文学类阅读考了散文 

  本次“三模”完全按照高考时间安排来进行,学校表示,这是希望考生能提前“预演”高考,熟悉各个时间段考不同的学科。昨上午语文考完后,学生对试卷的反应略有不同。一名高三年级语文教师告诉记者,考题还是有些难度,因为考点比较琐碎。另外,作文题目出得较好,符合高考出题习惯。

  “三模”语文的作文题目为“人生的作业”。“著名导演张艺谋有一句名言:‘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书写作业、创造精彩的过程……”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文字来作文。

  扬大附中高三年级的王宏根老师告诉记者,作文题目虽平和,但出彩不易,因此要拿高分并不简单。王宏根表示,此次语文试卷整体平和,能反映出学生的复习水平来。不过也有部分题目较难,比如附加卷中的阅读、鲁迅的《读书忌》,一些同学可能会看不懂。

  值得留意的一点变化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本”考了散文。王宏根告诉记者,这一题历来考的都是小说,因此对考生有指导意义,随后,应当对散文类的阅读加强复习。

 

  数学

  运算量和技巧考验加大

  考生对数学的反应同样参差不齐。不过,扬大附中教师王会银表示,此次“三模”考试难度比去年高考试题略难,主要表现在运算量大,这可能会给一些运算基础较差的同学带来难题。

  “三模数学试卷,应该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复习的好坏,前面的题目较平和,但简答题许多同学反映做得不顺,运算上出了问题。”王会银表示,这次“三模”数学也给考生提了个醒,一方面强调再抓基础,一方面要强调提高考试技能和技巧。“之后的复习会针对高考,重点复习函数、三角等必考内容。”

  二问

  “三模”成绩意味着什么?

  高考的全真模拟,最后查漏补缺

  早在“二模”时,就有不少家长宽慰考生:“‘二模’本就是几次模拟考试中最难的,‘三模’时会简单一些。”其实,这样的话让考生听到并没多大好处。如今“三模”来临,如果考得不好,是不是就要悲观失望了呢?

  “其实‘三模’没有绝对的难和简单,‘三模’就是对高考的全真模拟,‘三模’和高考最大的不同,是考完后还有一个月的冲刺复习时间,哪怕相差一个月,变数也会很大,考生的发挥余地还很多。”邗江中学副校长陈军告诉记者。

  “作为后期的考试,‘三模’可能更接近高考。毕竟经过几轮复习,考生对知识点已从稳固到扎实,复习内容也更加贴近考试。”陈军认为,对于考生来说,“三模”不但可熟悉高考的感觉,也能感受不同时间段各科考试的感觉。既然是“全真模拟”,考完后考生留“遗憾”也来得及补救。“如果是审题错误,就别在高考时再错;如果不会,还来得及查漏补缺。”

  三问

  “三模”是难度“最低”吗?

  不可信,但考生应对自己准确定位

  陈军也告诉记者,所谓“三模”难度“最低”并不可信。

  “‘三模’难度也是参差不定的,有时会考虑到给考生信心,稍微出简单些,但这不是绝对的。”陈军说,以这次“三模”为例,既然是苏中三市联考,肯定要照顾到各地考生的复习情况,考试难度如何,难以妄加评测。

  “但通过这么多场考试,考生应对自己有一个较准的整体定位,定位对了,就知道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复习。是巩固以前学得不好的,还是继续攻克新的难题。”陈军说,这一定位只有“身经百战”的考生自己知道,家长们应当理解和支持。

  据悉,在“三模”后,学校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训练,但考前的大型考试应就此画上句号。

  四问

  还有一个月,考生怎么学?

  别多碰难题,少失误就能多得分

  一位中学校长表示,通过几轮复习,大部分考生已形成了知识体系,接下来就是思考感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阶段了。这时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过多接触难题,以免影响自信心。

  虽然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但考生大幅增分还有希望,尤其是对一般考生来说,利用冲刺阶段查漏补缺,往往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把漏洞堵住,起到大幅增分的效果。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控制丢分成了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考生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少而精。书要越读越薄,题要越做越少。把每章读得只剩几句话几个公式,最后再浓缩到目录里,学会边读目录边在脑子里过电影。题也要越做越少,就是分知识模块提炼题型,分题型提炼解题的一般性规律。做题的重心转移到读题解上,读题解的重心放到读错题本上。二是重要性递推原则。把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排出一

  个顺序,每做完一件,下一件再递推到最重要的位置。衡量重要性的原则按单位投入时间的增分期望值大小来衡量。

  五问

  不同程度考生该怎么学?

  优生别停滞,中等生解决“个性”问题

  高考前,不同学习程度的考生对自己的“定位”应已明确。如何在现有定位的基础上拿更高的分数呢?

  陈军表示,优等生不要为模拟考试的成绩沾沾自喜,不要停滞,而要继续复习难点;而中等程度的学生通过几次考试,应当梳理清楚自己的“个性”问题,不同考生的“薄弱点”因人而异,因此考生不能回避,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好学生不要停滞不前,不要觉得还有一个月了,复习也没多大必要,掉以轻心。”陈军说。“就算还有一星期,也应摆正心态,能争取到的分数,一定要争取到。”

  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陈军建议考生自己要“对症下药”。“复习越到后期,差异性越大。一些考生的‘个性’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时考生要注意到自己复习过程中没有巩固和完全消化的知识,别人都巩固了,我还没有,这时不要急着追赶,而应就自己没弄清楚的地方继续研究消化,能得的分不要丢。”

  六问

  大考前考生怎么吃?

  一日三餐要吃好,睡前1小时加餐

  对于家长来说,照顾孩子饮食起居,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事。

  营养师建议,考生的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好,主食、蛋奶、小菜等都不可少。

  所谓吃好,是指早餐中要有主食,如各种粥、面包、馒头、花卷、豆包、包子等,还应该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奶类、蛋类、豆制品等,应该搭配点小菜,如炝芹菜花生米、炝土豆丝、炝圆白菜青椒丝、拌裙带菜、糖拌西红柿、拌瓜丁等。小菜既要开胃又要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烹调方法简单,应该是餐桌不可缺少的。早餐营养不足会引起上午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甚至会出现低血糖。

  午餐和晚餐除了要有主食外,还要有肉类、蛋类、鱼类、豆制品当中的1-2种,各种不同颜色的蔬菜类。晚餐最好在晚5-7点进餐,这样符合人体的生理代谢。

  睡前根据情况,应在睡前1小时加餐,加餐食物可选择酸奶或牛奶,少量主食、水果等,但要注意加餐不要过多、过油腻,以防影响睡眠质量。

  不过,营养师也提醒,盲目进补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营养摄取和知识学习一样,靠的是平时的积累,而且身体对饮食习惯的适应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所以很多专家并不主张考生在考前刻意加强营养而大幅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但是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孩子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当微调。

  对于市场上各种提神醒脑和增强记忆力的产品,专家建议家长选择时更要谨慎。要相信,只有科学的备战,才能真正成为高考的赢家。        记者 邵伟

  【作文攻略】

  搞定你的高考作文

  站在高三的尾巴上,最后的日子里什么是作文复习的“必修课”?

  老师们给出的意见是:读书,若要强化作文,积累必不可少。“每天读一篇课本中的古文,再读一篇经典的课外美文,如果能朗读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最后的时间该读哪些书?龙应台的《目送》,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高三生如果时间紧张,可抽时间细读一下该书前面几篇佳作;相对低年级的学生不妨拿来置于枕边,闲来翻翻。

  四字诀:清、真、厚、炫

  什么样的作文算得上“清”?一个很简单的判别方法,考生可以请父母读一读。让他们来提炼一下中心思想、作文主题,如果父母猜中了。那么很好,这篇作文是“清”的,即是扣题的。如果作文“跑偏”是你的老毛病,有个俗办法可救救急:让关键词不停出现。

  什么样的文字给人“真”的感觉?考生可翻开余秋雨的作品感受一下。看看有情感的文字是如何激发读者共鸣的。

  什么叫“厚”?即要注重材料的多元化和表达方式的多元化。但考生们总会在“厚”上出问题:一是将材料无限放大,“厚”在文字的数量上;一是用多个材料讲述一个问题。这都是非常危险的。

  关于“炫”,即好文章是要有亮点的。这个亮点可是旁征博引,或是名言警句,或是精彩比喻。如果实在找不出“亮点”,不如把功夫下在“字”上。

  “以读促写”值得一学

  高考最“厌”什么样的作文?

  “三段式的作文很可怕,高考作文不是运动会,也不是追悼会。同时,套材料的作文不可取。”考生应注意远离两种考场作文常犯的毛病:一是默写自己曾写过的作文;二是照搬经典美文。前者易偏题,后者易成抄袭,皆得不偿失。

  高考作文该怎么取巧?一个非常“给力”的自创应试策略——以读促写。简单讲,就是借鉴模仿:“以评点式阅读法坚持阅读,培养语感,激活灵感,酝酿真情实感;在阅读中完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纬度的思想素材库模型的构建;选取技巧丰富、语言优美的语段作仿写训练,积累技巧,提升语言;选取经典美文作范文研习,借鉴谋篇布局的技巧。” (据《每日商报》)
 

网友评论

广告

热门精选

广告

24小时热文

广告